
联合国新报告警告称,到 2033 年,人工智能 (AI) 有望成为一个价值 4.8 万亿美元的全球市场,大约相当于德国经济的规模。但除非采取紧急行动,否则其利益可能仍掌握在少数特权阶层手中。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周四发布的《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对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敲响了警钟,并为各国利用人工智能潜力制定了路线图。
报告显示,仅有 100 家公司(主要在美国和中国)占据了全球 40% 的私人研发投资,凸显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与此同时,118个国家(主要来自南方国家)完全没有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讨论。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将重点“从技术转向人”,并使各国 “共同创建全球人工智能框架”。
就业革命
报告估计,全球多达 40% 的工作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
虽然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催生新产业,但它也引发了人们对自动化和就业岗位流失的严重担忧——尤其是在以低成本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经济体。
但也不全是坏消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专家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取代工作岗位,还能创造新产业并赋予工人权力。
如果政府投资于再培训、技能提升和劳动力适应,他们就可以确保人工智能增加就业机会而不是消除就业机会。
© ADB/Narendra Shrestha 学生们在尼泊尔凯拉利的一所中学上计算机课。
如何准备?
为了避免落后,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所称的“三大关键杠杆点”:基础设施、数据和技能。
这意味着要投资快速、可靠的互联网连接以及存储和处理大量信息所需的计算能力。
这也意味着确保能够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数据集,以便以有效和公平的方式训练人工智能系统。
至关重要的是,它需要建立教育体系,让人们掌握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中茁壮成长所需的数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不只是国家努力:全球努力
除了国家政策之外,贸发会议还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
报告提议建立一个共享的全球设施,让所有国家都能平等地使用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工具。
它还建议创建一个类似于现有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标准的人工智能公共披露框架,以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
格林斯潘女士指出:“历史表明,虽然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它本身并不能确保公平的收入分配或促进包容性的人类发展。”她呼吁人们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中心。